美国政坛又一次掀起了惊涛骇浪,这次,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不是别人,正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前任总统奥巴马。
将他一把推向“叛国”指控漩涡的,不是媒体,不是议会,而是他的“老对头”——特朗普。
两位美国总统之间的恩怨情仇,如今正演变成一场政治与法律交织的大戏,这场戏的主角,是美国总统制度的“豁免权”,它的看客,是全世界屏息以待的舆论场。
站在风口浪尖的特朗普,正重返权力巅峰的道路上迈步向前,他没有忘记,在自己的第一届任期结束后,差点因为“通俄门”、国会骚乱等事件被民主党送进监狱。
如今,他强势归来,誓要让民主党的“头号人物”也尝尝被清算的滋味,特朗普不是在翻旧账,而是在“复仇”。
7月23日,一场引发轩然大波的新闻发布会在华盛顿召开,美国国家情报总监,加巴德,一位与特朗普关系极为密切的官员,面对媒体镜头,语出惊人,她声称,“前总统奥巴马曾策划了一场长达数年的政变,目的是颠覆特朗普政府,意图控制美国人民的意志。”
她随即宣布,已将奥巴马的“案件”正式提交司法部,要求启动刑事起诉程序。
消息一出,美国舆论沸腾,人们哗然,不仅因为奥巴马的政治声誉,更因为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由现政府高级官员正式指控一位前总统“叛国”。
司法部的回应也来得极快,现任司法部长帕梅拉·邦迪公开表示,司法部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针对奥巴马的调查“突击小组”,将对加巴德公开的证据进行深入调查,并依据法律程序采取相应行动。
在美国这样一个极度讲究“政治正确”和“程序正义”的国家,这种速度罕见而意味深长。
事件的核心,源自加巴德公开的一批新近解密文件,这些文件揭示了一段尘封的旧事——有关特朗普2016年大选期间被指控“通俄”的调查,原来并非单纯的国家安全事务,而是奥巴马政府有意主导并推动的政治行动。
据称,奥巴马曾直接要求情报部门修改关于俄罗斯干预选举的调查报告,以制造特朗普“通敌”的舆论风暴。
这些爆炸性信息一经披露,共和党阵营立即“群起而攻之”,特朗普本人更是毫不掩饰怒火,直言奥巴马是“犯罪团伙的头目”,并誓言要将其送进监狱。
“他害我差点坐牢,今天轮到他了!”这句充满情绪的宣言,成为美国媒体的头条。
从冷战时代走出的美国,极少动用“叛国罪”这样的指控,自建国以来,联邦层面的叛国罪起诉不足40起,真正定罪的案例更是屈指可数。
美国历史上上一次叛国罪的定罪,还要追溯到2006年,当时,一位名叫亚当·亚希耶·加丹的美国公民加入“基地”组织,为其制作宣传视频,被司法部以叛国罪起诉。
2015年,他被美军无人机击毙,奥巴马如今被指控的“政变”与“通敌”,是否真能比肩恐怖分子?许多美国人对此都感到不可思议。
更复杂的是,特朗普曾在自己的“通俄门”事件中,多次援引总统豁免权,以此来避免司法追责。
“我是总统,即使卸任,也仍然享有豁免。”这一自我辩护的逻辑,在当时遭到不少批评,但最终却在去年得到了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支持。
2024年,美国最高法院掀起了宪政史上的一次重大波澜,法官们裁定,总统在任期间的“核心公务行为”,即使涉嫌违法,也享有“绝对刑事豁免权”。
不仅如此,连“非核心公务行为”,也可能享有“推定豁免权”。
这项裁决,在美国国内引发极大争议,有人称这是“为特朗普量身定做的一道免死金牌”,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总统制度的必要防线。
命运就是如此喜欢开玩笑,这道“免罪金牌”,如今极可能成为奥巴马的护身符。
如果特朗普执意推动司法部对奥巴马提起诉讼,那么奥巴马完全可以援引特朗普时代留下的“总统豁免权”作为法律盾牌,“你能,我也能。”
一旦奥巴马援引豁免权,特朗普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,他是要否定自己曾赖以脱罪的法律武器,还是承认对手也享有同样的保护?这个问题,已经把特朗普逼到了十字路口。
如果他试图“掀桌子”,将豁免权一刀切地废除,那他自己的司法风险也将随之暴露。
法律与政治的边界,在这场博弈中变得模糊不清,奥巴马是否真的篡改了情报?是否真有意图颠覆特朗普政府?这些问题目前尚无确凿证据,但加巴德所提供的解密文件已经在公众舆论中激起千层浪。
美国社会再次被撕裂成对立的两派:一方认为奥巴马罪不可赦,另一方则坚信这是特朗普“以牙还牙”的政治清算。
特朗普曾在多次公开讲话中表示,“总统必须拥有处理国家事务时的自由空间,否则就是在限制国家元首的权力。”这样的话语,曾为他在遭遇“国会山骚乱”调查时提供了理论支持。
如今,如果连奥巴马都以此为由拒绝接受调查,那这场政治与法律的拉锯战,恐怕将旷日持久。
奥巴马是否真的会被送进监狱?从法律程序上看,可能性极低,叛国罪的门槛极高,必须有明确的敌对行为或通敌证据。
政治操作、情报操控虽属不当,但要上升到“叛国”层面,极其困难,美国至今没有一位总统因“叛国”罪被正式定罪。
但特朗普显然并不在意这些法律细节,他要的是“政治账要政治还”。
在他看来,2016年到2021年被民主党“整得生不如死”,如今必须让对手也尝尝滋味,这种“对等报复”的逻辑,昭示着美国政治生态的持续恶化。
“你怎么对我,我就怎么对你。”这不是法律原则,而是江湖规矩,可偏偏在美国这个自诩“法治灯塔”的国家里,江湖规矩正逐渐侵蚀着法治精神。
毫无疑问,这场美式政治闹剧再次揭示了美国制度的虚伪与双标。
一方面鼓吹“民主、法治、人权”;另一方面却在总统之间玩起了“你死我活”的政治斗争。
美国的制度设计,根本无法防止权力的滥用与司法的工具化,奥巴马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。
从特朗普的强势归来,到加巴德的公开指控,再到司法部的迅速行动,整个事件发展迅猛、节奏紧凑,每一个细节都像是剧本中的桥段,而不是一个成熟政治体制中的正常操作。
但这就是现实的美国,一个正在被政治极化撕裂的国家。
未来如何发展,谁都无法预判,奥巴马会不会以总统豁免权为盾?司法部是否真能找到足以起诉的实锤证据?特朗普是否愿意为清算对手而自废武功?所有悬念,正等待着下一次剧情的大爆发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场“复仇”大戏的结局,注定不会平静,在这背后,是美国宪政系统一次深刻的自我讽刺。
一个总统留下的“免罪金牌”,竟可能成为另一个总统的护身符。这不是巧合,而是制度逻辑的必然结果。
历史会记住这一切,但它不会原谅那些玩弄制度的人。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
高开网配资-网上配资114-武汉股票配资开户-山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